Thursday, December 6, 2012

我們都活在太舒服的年代







跟 jserv 信件往來的一小段節錄... 反思我們對於電腦環境的認識與了解




我們都活在太舒適的年代










jserv:


話說回來,二十年前當我剛開始接觸電腦時,那時沒有太多科技術語,而且人們探討的議題也相當局限,不外乎 BIOS、文書編輯器、繪圖程式 (你想過AutoCAD 跑在受限於 640 KB 的 DOS 環境是怎麼樣呢?)、幕後排版 (比 TeX 陽春許多)、程序導向的程式語言 (還記得 OOP/4GL 慰為風氣的年代嗎?還要再早一點) 等等。


而現在就非常可怕,我想要是把科技術語整理起來,或許都比當年的 BIOS 原始程式碼列表 (可在圖書館找到這樣的專書,全書都是程式碼,在 301 條款生效之前,把有版權保護的程式碼印列出來的盜版行為,在台灣不追究) 還長。









me:


這些更早的年代在我深入接觸電腦早已過去,但是閱讀前輩們的書籍時還是能從中體驗到那種氛圍,那個處處受現的年代,所有資源都要透過整個系統去思考,做最佳、最有效率的利用;反觀現在太多 "外殼" 將計算機內部的行為包裝起來,一般接觸電腦的人也不容易產生興趣、去明白 how it works ,太多商業化 (或是說物質)的包裝混淆了焦點。



但是值得反思的是,就拿機械工業技術來對比吧,工業革命時代下也是許多 "hackers" 想要改進蒸氣機、齒輪和傳動軸等動力機械的發展,而商業化和大量的規模生產後的現代,想要去了解各式機械的運作原理的人們也漸漸變少了。像是我們並不會想去深入探討一輛汽車或是機車如何工作、不必了解引擎運轉的種種原理等,大眾化後的結果是大家享受某項工具的的 "商品",而技術本身可能除了技術人員外就愈來愈少人想要去理解這些。



回到電腦科學的角度不也如此?我認為電腦科學中很大的概念是 abstraction ,透過更上一層的抽象角度來思考整個系統的運作,而不去鑽底層技術的牛角尖,這種學習方式未嘗不好,只是當我們在上層進行抽象、全局的思考模式時,不能因而模糊了焦點。這個時代太多過多的包裝讓電腦系統變得漂漂亮亮的商品,而想去了解他背後工作原理的人很容易被這些外部的包裝所迷惑、混淆,相較之下當年一群 geek 跟 hacker 的時代要接觸底層工作知識的途徑就顯的容易許多。我想,這是現在學生不容易對於系統產生興趣的其中一個原因吧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